您的位置:首页>>易学文栏>>易学研究  

三易源流辨

  在“太古文目”一节中,列举太古圣人十余篇多已失传的古籍篇名:  “先元皇介而后有(垂皇策),而後有《万形经》,而後有(乾文纬),而後有(乾凿度),而後有《考灵经》,而後有《制灵图》,而後有《河图八文》,而後有《希夷名》,而後有,《含文嘉》,而後有《稽命图》,而後有《坟文》,而後有《八文大籀》,而後有《元命包》,一十四文大行。帝(黄帝)用《垂皇策》与《乾文纬》、《乾坤二凿度》,此三文说易者也。”
  什么叫做“凿度”?《易纬•乾坤凿度》解释说:“乾训健壮。健不息,日行一度。”又说:“是上圣凿破虚无,断气为二(阴阳二气),缘物成三。”(阴阳台德化生万物:两仪变三才。)鉴度,就是乾以十天干为度,三十六轮一周天;坤以十二地支为度,三十为一周天。乾坤合度为三百六十,故名之为乾坤鉴度。此外还有一段记载说:“庖氏著《乾凿度》上下文,娲皇氏《地灵母经》,炎帝皇帝《易灵纬》,公孙氏,周易,孔子。汉代举先易而後依孔子。”上文各句下皆有注,详略不同,文义则间有含混费解者。
  “公孙氏”句下注:“公孙氏,老孙氏,名轩辕,文法改籀篆,理文作契,大道之理法,一依上大庖氏之制也。作易八坟文,释八卦之理,性体元义,增之一如上法。遭之阳二百六,不沉於泉,天降圣文,万代不泯,後附之。”公孙氏黄帚对易学的发展厥功至伟,因後代不提归藏易,最具关健性的中圣易学便失落了。在“周易”,句下注:“文王姬昌之修明,修作之始也。圣敦多难,惟圣与贤知之。於太古垂训,至孙公(应为公孙)之後,大百六数,终遇雨大浩,又失化敦源。至高辛代,阳九数值,火又焚之。於後少求於嵩岗,得河图,内有易法而重修,再降大圣:易大行又距禹代,汤禹洪水,浩浩襄陵,泪没五行,易又丧元,而於秦穴得洛书,内有太易。易之源充,大易既行者,今之连山归藏之名,绷而得之。古秘斯书,向贤知之。而距於周王昌中圣(案据上文应以轩辕氏为中圣。),而又修源范轨,不堕门例,恒存此乾坤二鉴度上下文,恐是序乾坤之元体,与易在行者也,若失易,得此二度,再兴起之,兴也。若失度,易无以举之也。”
  注文有一句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周王姬昌中圣”。姬昌作易时当近古而非中占。中古作易圣人为黄帚,而非文王。由此注可见黄帚作易历史已被遗落。
  继《周易》注文之後是“孔子”一段附文:“仲尼鲁人,生不知易,本偶筮其命,得旅。请益於商上瞿我,曰:子有圣智而无位。孔子泣曰:天也,命也,凤鸟不来,河无图至,呜呼,天命之也。次旋而后息志停读,礼止史削,五十究易,作十翼,明也。明易几教,若曰终日而作,恩之於古圣,颐师於姬昌(文王)法旦(周公旦)。作九问十恶,七正八叹,上下系辞,大道大数大法大义,易书中为通圣之间,明者以为圣贤矣。”
  此段记载孔子传承易学过程,其中“请益於商瞿氏”,与“颐师於姬昌法旦”二句,清楚表明孔子学易於商瞿氏,传承的是周易。孔子因作“十翼”有功於易学,故“明者以为圣贤矣”。孔子作十翼仅是为易经作传,明白声称自己是“述而下作,信而好古。”此段记载孔于的文字附於周易之後,清楚表明孔子与周易的传承关系。後代认为周易之“周”字有“易道周普”义,“周”非朝代名。此说使三易并列之义失落,是错误的。
  在“汉代举”句下注:“後汉王凤举曰:不读易经者,不得岂朝。须道德二经,与宰相剥勑批魏亦如此。至唐虞世南举曰:不读易不可为宰相。”  (按:宰相有饔理阴阳,调和鼎鼐的职责,不读易则职司失据,无以为功。此两句当系後代掺入。“剥勑批魏”一语费解。
  在“举先易而後依孔于”句下附说明:“附於後,是代代书之,後入书之,不得为先文也”。可见易学至汉代,留存的主要是孔子传承部份,已非三圣古易全貌了。
  由《乾坤凿度》记载与注文可以看出:易经从伏羲至汉代五千余年的历程中,累遭百六阳九,水火灾厄,失而复得,始终传承不替,成为华夏道统慧命不绝的象徵,民族精神的标志《易经》是中华民族永远熠熠发光的瑰宝。
本文章共5页,当前在第3页  1  2  3  4  5  
 

相关内容:搜索更多与"三易源流辨"相关的文章

解开诸葛亮借东风之迷 《周易》与风水概述 论天干地支合化
毛泽东的24个天才预言 《易经》——我们日用而不 易学的八卦太极思维法
揭示——先后(八卦图) 破解:河书——洛书 中医药理论流淌着《易经》
全息象与大一统 易学思维中的科学性精华 怎样看待命相、风水和鬼神
如何推算日柱干支? 如何根据公历推算农历? 六亲存亡对八字的影响
论“虚实论” 乾坤大挪移 命理预测术的发展
四柱预测学的局限性 《斗数》VS《周易》 为什么要过苦日子?
八字总共有五十一万八千四 探索冥数气运 解析宇宙神秘 探索冥数气运 解析宇宙神秘
河洛精蕴 浅谈风水文化 基因组图与易经
试论周易预测学如何与现代 六爻及卦象预测风水浅谈 浅谈“六亲通变”及“并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