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 (记者栾晓婷)昨天,成吉思汗第36代孙包涵作客大连理工大学,将成吉思汗家谱第一次公示于世。
“家谱编成后,原来每个本家各有一本,因为年久散失,就我所知到目前只剩下这一本了。”包涵小心翼翼地翻阅着发黄的家谱说,成吉思汗家谱是成吉思汗第34代孙扎木沙用蒙古文字撰写的,完成于1930年。 家谱中记载了成吉思汗36代后裔中千余人及后代所居的辽宁彰武县养息牧牧场的简历(包括内部的管理机制、官员名单、职责、上缴供品等大事记),对研究成吉思汗家族和蒙古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包涵说,家谱的原保管者扎木沙老人去世后,其侄孙(包涵的本家兄弟)委托他继续撰写家谱,于是家谱才被他从彰武县带至大连。承担撰写家谱任务的数十年间,包涵一直潜心求索,不断收集大量关于成吉思汗家谱方面的资料,并对家谱中某些空白、断代进行了补遗。当了解到近年来蒙古族历史文化得到进一步发掘,尤其是2003年出版的彰武县民族志已将成吉思汗家谱准确编入有关章节后,包涵决定让这本成吉思汗家谱公示于世,使蒙古族家族文化得到更好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