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历来重视纂修家谱,所谓“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私家修谱自宋代兴起,经元、明的发展,至清朝中期达到鼎盛,入民国后仍延绵不断。在历经八、九百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家谱在不同的区域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特征,这些特徵不仅体现在纂修体例上,而且在版刻、装帧等方面也得到反映。关于家谱纂修体例特徵的论述时有所见,而版刻、装帧特徵却鲜见涉及。究其原因,可以是现存家谱80%以上是清末及民是期间的刻本、木活字本、铅印本及石印本,而其中又以木活字本占绝大多数。
从现存家谱的印刷形式上看,有刻本、钞本、稿本,也有铅印本、石印本,但更多的则是木活字本,这是因为家谱的内容不象其他古籍那样一成不变,一般家变每隔10至30年谋就须续修一次,且篇幅甚多,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木活字本印刷家谱显然要比刻本既便宜又省力得多。尽管木活字本是家谱版本的主流,但由于发区的不同,家谱的印刷形式仍是丰富多样的。
1、浙江家谱的特征
浙江是纂修家谱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仅上海图书馆就藏有浙江家谱5092种,占馆藏总种数的2/5以上,居各小之冠。这些家谱分布在全省的64个县市,几乎涵盖全省各处,其中收藏量最集的是沿海地区的海宁、萧山、绍兴、余姚、上虞、宁波及内地的诸暨、浦江、金华、东阳、义乌、兰溪、永康、淳安、衢州、江山等地。
浙江家谱的版本最大特点是套版印刷的普遍使用。浙江是套版印刷的发源地,明代时,浙江吴兴的闵刘及、凌蒙初二家用朱墨二色(后来发展为五色)刻印了许多带有批注点评的经史子集四部书及戏曲小说,盛极一时,成为中国印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而“闵刻”、“凌刻”就成了他们套版印刷古书的专有名词。现在浙江家谱虽以木活字本为主,但打破了其他地区域多年来沿用墨印的方法,将朱墨套印普遍使用于木活字本的家谱之中,许多家谱的世系图中人与人间的关系都普遍用套印红线加以连接。此外,浙江木活字本家谱多四周双边,鱼尾与版心栏线的间隔明显,有较大的缝隙。且有花鱼尾出现,如上述的《余姚梅川徐氏宗谱》就是一例,这在其他地区的谱中较罕见。浙江木少研究院本家谱的体方正,除夹注用小字外,通常始终只用一种字体。当然,浙江省内的不同区域又有着自身的特色,如宁波地区家谱(包括鄞县、奉化、镇海等)版心处字体不仅粗,而且大而醒目;通谱不用界栏;字与字之间的字距较舒朗;谱的装帧华丽,绢面装帧,配以帛质题签,且绢质包角的,如《镇海横河堰包氏宗谱》、《镇海东管乡沈郎桥叶氏宗谱》等都相当注重家谱的装帧。
又如浙江中部地区的诸暨、东阳、浦江、义乌、金华,是浙江修谱最为盛行的地区,现存家谱占浙江全省家谱半数以上,几乎每族、每支都有谱,再加上家族庞大,人口密集,有时同地同姓也不是源于一族,即便是同族,但因分支不同也会各自修谱,所以当是已形成定期修谱的习惯,有的仅隔数十年一次。为防止同姓不同宗或同族不同分支的家谱因谱名相似而混淆,同时为下次修谱提供时间上的参考。因此该地区家谱版心普遍镌有修谱年代,这就成为该地区家谱的特征。如清宣统三年敦睦堂木活字本《[诸暨]暨阳嵩山张氏宗谱》版心题“宣统辛亥年续修”就是一例。此外,世系表(行传)中的同辈的人名多以行字大小排列,即按同辈中人的出生先后顺序而不是以传统的辈份长幼排列,例如甲乙二人,按照辈分甲比乙大,照常规甲因先列于乙前,但由于乙早出生于甲,那么在谱中乙的名字就排在甲之前。衢州、江山等地区家谱的版式多呈正方形,即版框高宽几于相等。
2、湖南家谱的特征
据1997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家谱综合目录》记载,全国440们家“图书馆、文化馆、文管会、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文物商店”收藏的湖南家谱共1511种,而当时未曾完全列入收录范围的上海图书馆收藏的家谱却有2255种之多。现存的湖南家谱主要集中于该省中部的长沙、湘潭、湘乡、宁乡、醴陵等地及北部的平江、岳阳、常德带,按其开本可分为大、小两种。纂修年代较早的家谱多为大本,而清光绪中后期至民国时所修则以小本为多;北部地区的家谱多为大本,而小本在中、南部地区的家谱中较为常见。中部地区的小本与北部地区的大本版刻区别,最为直观的是其开本的大小与版框高阔,可以说是相距甚远,如民国十年存著堂木活字本《宁乡志塘刘氏四修族谱》,属小本范畴。而属于大本范畴的清雍正六年延陵堂木活字本《平江吴氏重修家谱》。两者版框、开本相差近于一倍。其次是版式的差异:小本多四周双边,版心题名多墨体,粗而醒目,修谱年代及修谱次数书于版心偏左处,装订后则列于后半而版心,版心栏线与版框粗细一致,木活字本版框接口处与江苏家谱相同,有些接口相当严密,几乎看不出缝隙。谱中多使用小字,大字仅用于世系图及世系表的人名。其谱例苏式、欧式皆有,苏式谱例除世系表外,其余文字无界栏分割。世系表多为上、中、下三栏。另外,该地区谱多将世系称作“垂丝图”,将世系表称作“齿录”等。而北部地区的大本,多四周单边,一般亦无界栏,近版心处的栏线较明显,字体略大于中部家谱的小本,大字亦仅用于世系中的人名。世系表中有用欧式的,表中妻子姓氏却未与夫名并列,而与般谱同,每册谱很厚重。如上述的《平江吴氏重修家谱》每册书均超过200页。
除此之外,湖南谱中还特别重视墓图,几乎都将其单独列为一卷,有的甚至列了好几卷,并说细描述了墓主、墓的方位等情况描述的非常详尽。如清光绪二十五年西平堂木活字本《湘潭龙船港李氏大修族谱》中,仅墓衅占了五卷。
3、江苏家谱的特征
江苏的家谱《中国家谱综合目录》记载有2065种,上海图书馆现藏1794种,遍布48个县市面上,主要分布于长东沿岸及其南部较为集中的地区的无锡、常州、镇江、江阴、宜兴、丹阳、常熟、苏州、扬州、泰兴等地。苏北地区相对较少,县市分布也较分散。江苏家谱的体例与浙江家谱略有差异,其世系表欧式多于苏式。其版刻特徵:版框一般宽15-18厘米,高20-32厘米不等;木活字本版框工口不太明显;版心的界栏很细,与木活字大多用仿宋体,产瘦长。
4、安徽家谱的特征
现存安徽家谱数量名列浙江、江苏、湖南之后,主要集中在皖南,特别是徽州地区,除此之外,皖北的桐城、合服等地也是家谱较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安徽家谱版刻的最大特征是刻本的数量处于绝对首位。上海图书巨额现藏明刻本家谱共322种,而其中近300种皆是安徽家谱。《中国善本书目.史部传记类宗谱》著录的明刻本家谱中绝大多数也是安徽家谱。这与“明代嘉靖前后,歙县的刻书工艺急遽发展,出品精良”是分不开的。清代后期及民国间的安徽家谱版刻与浙江、江苏家谱有相类似之处,但也融入自己的风格,它的主要特点有: 一:版框较长,多四周双边。版心的界栏线细,亦同江苏、浙江谱,世系的版式分上下二栏,同浙江家谱,但上栏比浙江家谱要窄。 二:版心字体粗而醒目,同湖南谱,大、小字均较方正,有些大了略微偏长,大字的大小接近浙江谱,小字大小、粗细则接近湖南谱。 三:体例特别,许多家谱世系图与世系表合二为一,两者之间只取其一,取世系表的谱多为欧式;表示第几世的字样用黑底白字的长方形花框纹相修饰;世系中表示族中人名时好在名字后冠“公”字,如:元柏公、文景公。
5、上海家谱的特征
上海地区的家谱,就版本而言,现存的除成陆较早的青浦、松江、嘉定、崇明等县有刻本、少量的木活字本外,市面上区及以东沿海发达地区则多铅印或钞本。上海崇明县一江苏南通、海门一带,因地域更为接近,历史上又原隶于江苏,故而其谱版刻特徵也相类似。主要特点有:基本为刻本,开本较小,每册仅30-40页,很薄,这些刻本大多质量较差,版刻漫漶,大部分不分卷,世系及其简单,纸张泛黄。另外,这些地区的家谱每次修谱的版式、内容均无甚差异,加上不分卷,从而导致在后期的整理中增加了很大的麻烦,整理相当困难。
6、江西家谱的特征
江西现存家谱,《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共著录556种,上海图书馆现藏526种,分布较广,所涉县市也较多,共计51个,较为集中的有东部的玉山、广丰,中部及南部的吉安、瑞金,西部的萍乡等地。由于江西谱一浙江、湖南、广东等多个省相壤,因此该省的一些地区也融入了他省谱的特点。以下是几个较为典型的例子。
江西东部的玉山、广丰等临近浙江西部,因此,这一地区的家谱与浙江、衢州一带的家谱在各方面基本类传。如民国四年木活字本《[玉山]怀玉贤堂韩氏宗谱》。江西中南部的家谱以民国三十二年木活字本《瑞金北关杨氏七修族谱》较具代表性,该谱四周双边,双鱼尾字迹墨色较淡;无世系图,仅有欧式世系表,世系表每册页码是接前一册的尾数,而不是从第一页开始,如第一册世系至一百页,则第二册自101页起计,依次推类,这一点在省其它地区也有出现,小字说明的内容与被说明者名字并排书写,不再降下一格,除儿子名字另起一行外,其他说明项均不换行。
江西西部萍乡等地家谱。萍乡紧临湖南,因此它与湖南中部的小谱已无甚区别。如民国十九年式垂堂木活字本《[萍乡]萍西东桥汤氏三修族谱》,四周双边,边框清析,近版心的栏线粗;序文、传记、墓图等文字每半页9行,行22字,长宽各约0.7厘米,世系图人名大字长宽各约1厘米,说明小字各约0.5厘米,版心书名字体粗而醒目;欧式世系表,说明项降下人名一格写。
7、广东家谱的特征
广东家谱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主要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省东部沿海一带,其北部及雷州半岛等地分布很少。《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共著录702种,而上海图书馆仅收集到南海、中山、番禺、顺德、肇庆、佛山、潮州等地谱72种。 广东省家谱的特徵: 一:版本以刻本为多,开本一般不很大,多四周双边。 二:字体主要有两种,一种为仿宋体字,大小近江苏谱;另一种为宋体,或方正,或扁,字体大小接近或稍小于浙江谱,且排列紧密。每半页一般10行11行。 三:体例上,将不同的内容归纳为雅俗共赏的名称立卷。 四:将橘红色的防蠹纸装订谱的封面或扉页。
8、四川家谱的特征
四川家谱,《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共著录554种,但上海图书馆仅收藏51部,主要分布在成都周围及长江沿岸的23个县市,西部山区未。综观四川家谱,多石印本,罕见活字本。石印本的版式多四周单边,无界栏,少数为黑口,多数家谱的上下不分栏。其世系的编排有些类似于湖南家谱,如民国二十七年石印本《[内江]钟氏复周祠谱》,亦将世系图称作“垂丝图”。世系表多采用苏式,表中妻子姓氏与夫名并列,同湖南谱,但它不用表格形式将二者分隔。如,民国十二年成都天章石印社石印本《[新都]温氏佟在祠族谱》,版框不大,四周双边,黑口,世系表用苏式,表中妻子的姓氏用大字,且与其夫并列书写,与湖南谱不同的是,表既不分两栏或三栏,也不用界栏划分,而是直接将内容书于谱中,同于其他地区谱中分栏,就能在上栏中书上该被说明的人与其父的关系,而四川谱不分栏,谱中人名就反映不出这一点,所以有些想得周到些的家谱就将世系图与世系表穿插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