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虎名人篇(一)

    民间的生肖属相之说是否真实靠?听者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然生肖属相源于古代的纪年方法,也就是说,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每隔十二年便函有一个轮回,那么古往今来各属相的名人已是数不胜数,我们摘出几例名流,让各位网友对照自己去评判。


雄才大略秦始皇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开创这一伟大功业的人,就是雄才大略、赫赫有名的秦始皇。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的少数几位封建帝王之中,有一位就是秦始皇:"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公元前259生于周赧王五十六年,壬寅,属虎,五行生肖为水虎。名蠃子,秦庄襄王之子,秦王朝的建立者。秦始皇出生于战国时代的末期,其时战国七雄,割据称霸,连年征战,实现中国的统一成为人民大众和社会发展的必然发展和迫切需要。
  公元前246年,秦庄襄王去世,年仅13岁的蠃政继承了皇位,国柄实权掌握在国相吕不韦、太后以及宦官等人的手中,他们结党营私,专权用事,公元前238年,二十二岁的蠃政临朝亲政;也就是在这一年,免去了吕不韦的相职,任用尉缭和李斯。接着他又采取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连横政策,派遣谋士贿赂六国大臣,离间君臣关系,使各国内训瓦解,同时又发兵连年出击。他从公元前230年灭韩国始,经过12年的南征北战,至公元前221年灭掉齐国为止,最后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至此他改称为秦始皇。
  统一中国后,秦始皇自认为统一中国是伟大的事业,"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于是从此他就独揽政治、经济、军事之大权。与此同时,他派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失地;为防止匈奴的侵犯,将昔日秦、赵、燕所筑之长城加以修缮,连接成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秦始皇还南生北越,设置四郡,加速了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融合。这样,就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封建大帝国,秦始皇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统一全国的君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中央集权的政体,在政治上首先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 ,郡下设县;中央和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亲自选拔和任免,概不世袭。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他还统一了法律、度量衡、文字和货币。为了防止六国贵族发动叛乱,秦始皇下令收缴天下兵器,支到咸阳集中销毁,并将六国贵族和富豪迁至咸阳附近,以便控制和监督。公元前220年,他还以咸阳为中民,下令修建驰道,一条东通海边,一条南入吴越;还开凿了勾通湘江、珠江的灵渠。秦始皇还多次到全国各地巡游,其目的是"威服海内"。
  为了加强思想上的专制统治,公元前213年,烧毁除史官所藏《秦史》以外的别国史书、儒家经典、诸子之书(除博士官所藏外);第二年,因方士侯生、儒生为秦始皇求仙药而不得,又下令追究方士侯生、儒生的罪行,于咸阳坑杀儒生430余人,这就是史家称之为"焚书坑儒"的历史大事件,开我国文字狱之先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兴土木,运用民工七十余万,不顾劳民伤财耗巨资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其结果是:"当是之时,男子疾耕地不足于糟糠,女子纺织不足于盖形。"人民开始反抗,秦始皇酷镇压,其统治已是危机四伏,一触即发。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途中得病,7月病故于沙丘。

创造奇迹的张衡

  1970年,一个中国人的名字被搬上了月球--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是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的;事隔7年,太阳系中的一个编号为"1802"年小行星又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他就是东汉末年的科学巨匠、奇迹的创造者、风候地动仪的创造人、伟大的天文学家张衡。
  张衡(公元78年--139年)字平子,东汉南洋西鄂人;因晚年做过河间相,故世人又称他为张河间。他的生年是汉章帝建初三年,农历戊寅年,属虎;阴阳五行为"土虎"。张衡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还是一位在文学、数学、气象等多种科学领域有高深造诣和巨大贡献的著学者,以淡泊处世,品德高尚,为人正直而闻名当世。
  张衡年少时生活穷苦,学习特别刻苦,以至达到"如川之逝,不会昼夜"的地步。他特别喜欢诗人屈原和赋家高手司马相如的作品,年轻时游历过旧京西安和京都洛阳,曾攻读于太学。由于张衡的学识渊博,朝廷几次征他做官,他却不为心动,不出仕。其时从王侯将相支地方的大小官吏的生活,穷奢极欲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张衡根据他在两都游历的见闻与感常驻,花了十年时间,创作了《两京赋》,以讽谏时世,言志抒怀,感慨良多。
  张衡二十八岁时任南阳太守鲍德主薄,鲍德调师,他也回归故里,一心钻研天文、阴阳、历法等方面的学问。公元110年,张衡任命为郎中,后又升任太史令,掌管天时、星、历等方面的工作。张衡十分热爱这项工作,使他有条件从事天文学方面的深入研究,并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任太史令期间,他提出了"浑天说"这一宇宙天体观,主张以浑天说来解释天体的构造,认为"常天如鸡子",天与地如同蛋壳包着蛋黄一样,天外地内,是不可分割地整体。并著有天文学著作《灵宪》,书中已用了赤道与黄道、南极与北极等天文学名词,画出了我国古代第一张完备的星图,共有二千五百颗恒星,创造了我国第一架利用铜壶滴带动的浑天仪。公元132年,张衡又创造了预测地震的"侯风地动仪"。它用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形似酒尊,比欧洲创造性的地动仪要早1700多年。张衡还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文学家,他对历史、地理等也热很有研究。就文学创作而言,除《两京赋》外,他的《四恋诗》是我国诗史上最早的一首通篇七言。首尾完整的七言体古诗,对七言和五言诗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开创作用。
  公元133年,张衡升任侍中,因为不满于东汉王朝中外戚、害官互争权力的朝政,终于被宦官们排挤出京,在王室河间王的封地河间国任相职。到任后张衡治国威严,整顿法令,三年后被朝廷召任尚书。任职不久,就病故了,一颗天文巨星殒落。他对中国的天文学、地震学有着不朽的功绩。

正始之音阮步兵

  阮籍(公元210年--263年)三国魏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人。曾任步兵校尉 ,故时人称其为阮步兵。为"竹林七贤"之一,与嵇康齐名。生年肖虎,阴阳五行为"金虎"。
  阮籍志气宏大,胸怀豁达,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嗜酒成性,鄙视礼法,啸傲山林,放荡开骸。年轻时本有大济苍生之志,曾凭吊楚汉相争的古战场,感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他不满司马氏集团的高压政治,故远身避祸,寄情山水,喜好老庄,倦狂处世。表现其人生处世哲学的代表个《达庄论》,认为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文学上成就较高其代表作为五言《咏情诗》82首,内容多是对黑暗统治的委婉抨击,以及对封建礼教和伪君子的批判,也抒发了正直之士在恐怖政治统治下的无比苦闷与愤世嫉俗、壮志难酬之情,代表了其时知识分子的心志。在表现的手法上,因碍于高压政治,故不能痛快淋漓地直抒胸臆,以至多用晦涩之辞和象征之法,并流露出某些颓废之情。其诗旨意深远,颇多曲折,下如有人评论:"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但是作为其时著名诗人,阮籍无论是在创作方法上还是继承传统方面,都能发扬《诗经》楚辞和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对魏晋的五言诗及其以后的发民,增有较大的贡献,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作家 。其散文代表作有《大人先生传》,作品中对儒家思想表现出极大的不满,对所谓的"大人先生"作了入木三分的讽刺。其文学成就对后世影响甚为深远。

"医中之圣"李时珍

  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明正德十三年,农历戊寅年出生,五行生肖为土虎。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人。明代著名中医学家,被已故学者、诗人郭沫若誉为"医中之圣";就中药学的研究而言,前人也没有超过他的人。
  李时珍出身于以医为业的家庭,祖父是当地名医;从幼年时起,李时珍就受家庭薰陶,对草木虫鱼等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看到百姓求医之苦,加之三次考场失意,于是二十二岁开始,就立志一生从事医学,做一名为百姓治病的良医,积累了不少的医学知识,认识了不少本草;24岁考试落第那年,正式开始行医,并以诗表达了自己终生从医的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古坚;望父全儿老,至死不怕难。"
  李时珍是一位勤于思索,敢于探究的人,经过几年的医学实践之后,他发现历来的本草书籍中有许多错误,于是下定决心,立志重修。他不畏跋山之艰难,涉水之危险,不哺寒暑,翻山越岭,尝遍千草万木,大兴安岭在民间搜集各种草药和偏方,阅书八百余种,博采众家所记,信真考辨异同。从1552年开始下式着手编写《本草纲目》,中经三次较大的修改,历时十三载,终于完成了这本辉煌无比的药物学专著。《本草纲目》分五十二卷,共一百九十余万字,为中国医学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本书分列为水、土、金、石、草、谷、菜、果、木、眼器、虫、鳞、介、禽兽、人等十六部,共收中草蕴含约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有三进七十四种是李时珍在总结民间药方的基础上新增的。还另附药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个,插图一千一百六十幅。
  《本草纲目》内容丰富、取材精审、分类科学、结构有序,是我国药物史上的遑遑巨著;它比西文植物分类学的创始人林纳的《自然系统》还要早一百多年。李时珍去世后的第三年(1596年)该书在南京首次刊行,全国医学界为之震惊;1606年传到日本,1656年在维与纳首次译成拉丁文,题名为《中国植物志》。现该书在国外也有多种文字译本,李时珍的名字远播异域,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师夷长技以制夷

  如何抵抗外国侵略者?有思想家曾提出一句名言"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说这句话的就是清代学者、思想家、爱国主义者魏源。
  魏源(1794--1857年)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邰阳金滩人。出生于清乾隆五十九年,五行处肖为"木虎"。魏源从小受到家学的薰陶,尤喜读史,到处借书,刻苦学习,因学习成绩优异,7岁就成了县廪生。21岁时随父亲来到京城,得到其时京城名流龚自珍等人的栽培与指老乡。29岁中举协助江苏政使贺长龄编《皇朝经世文编》。1840的年"鸦片之战"后,其时身为幕府的魏源参加了定海抗战。1840年8月,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后,魏源激于爱国主义之愤,著《圣武记》叙清朝开国至道光年间的军事史概况,并兼叙各项烟事制度。其后又疳林则徐主持翻译的《四洲志》和历代史志等增补为《海国图志》第50卷。在该书中魏源大声呼吁国人,必须学习外因的先进科学技术,以有力地抗击传略者:"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同时还狠狠地驳斥了朝廷保守顽固派之谬论:即所谓近代机器生产"奇技淫巧,坏乱人心"之说,要允许自由设厂,制造枪、炮、船等先进作战武器,并提出虞、守、攻等作战原则,在当时代表了一种进步的思潮。有学者认为,魏源的《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起点,是一部具有开放意识的爱国主义名著。1845年,52岁的魏源,这个当时最有远见卓识的先驱式人物才中了进士,随即调往各地任知州、知县。晚年居于兴化寺,潜心研究佛典,1857年死于杭州;遗著有《书古微》、《诗古微》、《公羊古微》、《古微订》等数种。

革命先驱孙中山

  孙中山(1866--1925年)名文,字逸仙,号明德,广东香山翠享村人。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家。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曾一度行医。1894年进京上书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等主张,遭到拒绝后到檀香山组织兴中会。1895年10月在广州筹备武装起义,未成,被迫流亡日本。1905年,在日本领导兴中会,并与华兴会、光复会联合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选为总理。其后与当时革命者反复讨论,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等革命纲领,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与此同时创办《民报》,以宣传革命思想,并同改良派展开了一场大论战。曾联合海外华侨与会党支部及国内新军,发动过多次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第二年,因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妥协,被迫辞职,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孙中山选为理事长。1914年在日本建立中化革命党,于第二年发表讨袁宣言。1917年段祺瑞解散国会,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政府,当选为大元帅,誓师北伐。1918年因军阀挟制,被迫去职,来到上海。在上海,孙中山又创办了《建设杂志》,发表《实验计划》,将中华革命党改为中国国民党。
  1920年孙中山又回到广州,第二年担任非常大总统;1922年陈炯明叛变革命,遂退居上海。在孙中山失败绝望之际,曾得到另共产党的帮助并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于1923年镇压了陈炯明叛变,回广州后重建大元帅府,决心改组国民党。1924年1月,召开国民党第一次人国代表大会,发表改组宣言,提出并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5年1月病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