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是中国哲学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据说八卦是上古圣王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而画出,后来周文王把八卦两两叠合,形成六十四卦而完成了一部最大的占卜书<<周易>>。<<周易>>中实际上并没有单卦形式的八卦。<<周礼>>把八卦称为经卦,六十四卦称为别卦,这就意味着六十四卦是从八卦演变而来的。
关于八卦的起源,学术界有许多说法,影响大的,有伏羲观象说(<<易传.系辞>>),认为来自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有画前有易说(宋邵雍和朱熹),认为起于对数和理的领悟;有文字说(宋杨万里和明黄宗炎),认为来于上古时代的象形文字;有生殖器说(近人周予同和郭沫若),认为奇偶二画出于先民对男女生殖器的崇拜;有结绳说(近人陈道生),认为奇偶二画来于远古时代的结绳记事。
还有,现人赵炳恒认为:<<易>>和“太极八卦”是中国古人通过自身类似ESP的感觉器官综合功能与混沌性思维的思辨所获的,是全面描述宇宙的唯一再简洁准确不过的完整原始理论、图式和数据库。现人苏承坡还从“八卦”绘出了太阳双子星轨迹图。等等、等等 . . .神乎其神,说法不一,但是没有一个得到多数人认同、肯定的。
我个人认为:“太极八卦”是来源于天文现象, 它的“根”是<<河图>>、<<洛书>>,我赞同“观天象说”。另外,<<易>>的基本理论是“太极八卦”,以后发展的内容“经”和“传”则是“哲学”,而古代人将的许多的东西都有意地与它进行相关或模糊的联系。
我上面的“认识”,不是偶然,不是凭空,它们是有来历的。
1997年12月31日,我再一次观看7月15日所获的"洛书",研究其中"八卦"与"五行"的对应联系。(此"洛书"中的文字,估计是后人加进去的。)
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联系内容为:
东木 --- 离震
南火 --- 乾兑
西金 --- 巽坎
北水 --- 坤艮
但是,当我们细细观察该图中"南火"与"西金"的"星迹"(南火“四黑八白”、西金“二黑七白“)时,不难发现一个问题:文字与星迹搞"反"了,即与"河图"中的南火"二黑七白"、西金"四黑八白"正好相反。
那么,究竟是"文字反了"还是"星迹反了"呢?"八卦"又应该怎么对应?
在<<世界四大预测学>>的第110页的"十二卦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中有"乾,立夏 小满,开始日期为5月6日,5月22日;坤,立冬 小雪,开始日期为11月8日,11月23日。"的叙述,个人认为此段话论述的是:"乾"和"坤"分别为"立夏=>小满"和"立冬=>小雪"两段日子的特性。而"11月8日-11月23日"为"亥月",五行为"水",这不正好与"坤"和"北水"相一致吗!这样,我们就可以将"5月6日-5月22日"的"巳月"、五行为"火"与"乾"和"南火"进行对应。因此,我们从这里就推论出了:"乾"不应"金性"而为"火性",错误的"洛书"中的火星与金星的"星迹"应调换一下,而文字的对应关系并没有错误。
在上面验证八卦之一“乾”的属性的过程中,我的思维突得一动,“八卦”既然和<<河图>>、<<洛书>>有联系,那么它是否也是“天象”呢?而 “八卦”又与“季节”有固定的联系,那么我们看看每当这些“季节”时的天象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寻呢?
<<世界四大预测学>>的第109页有关"八卦"与"季节"的对应关系的如下:
离 - 夏
震 - 春
乾 - 秋冬之间
兑 - 秋
巽 - 春夏间
坎 - 冬
坤 - 夏秋之间
艮 - 冬春间
根据上面这些“内容”,循着“前面的思路”:研究各季节的“天象”,从中寻找"八卦"的机理,过程、结果如下:
冬春之间,即"立春",太阳在"宝瓶座"。当我观察了1936年至2003年的FLC动画图后,发现有以下几种情形:
1、地球相对于太阳与"水星"相冲前后;
2、地球相对于太阳与"水星"相合前后。
这些情形表明:"冬春之间"时,水星相对于太阳与地球形成特殊的方位,可能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八卦才称“此期”为"艮"。
春季,太阳在"双鱼座"、"白羊座"。当我观察了1936年至2003年的FLC动画图后,发现有以下几种情形:
1、地球相对于太阳与"木星"相冲前后;
2、地球相对于太阳与"木星"相合前后;
3、地球相对于太阳与"木星"交成90度前后。
这些情形表明:"春季"时,木星相对于太阳与地球形成特殊的方位,可能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八卦才称"此季"为"震"。
春夏间,即"立夏",太阳在"金牛座"(或"白羊座")。当我观察了1936年至2003年的FLC动画图后,发现有以下几种情形:
1、地球相对于太阳与"金星"相冲前后;
2、地球相对于太阳与"金星"相合前后;
3、地球相对于太阳与"金星"冲或合的"前或后一些"。
这些情形表明:"春夏间"时,金星相对于太阳与地球形成特殊的方位,可能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八卦才称"此期"为"巽"。
夏季,太阳在"双子座"、"巨蟹座"。当我观察了1936年至2003年的FLC动画图后,发现有以下几种情形:
1、地球相对于太阳与"木星"相冲的过程;
2、地球相对于太阳与"木星"相合的过程;
3、地球相对于太阳与"木星"交成90度前后。
这些情形表明:"夏季"时,木星相对于太阳与地球形成特殊的方位,可能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八卦才称"此季"为"离"。
夏秋之间,即"立秋"时,太阳在"狮子座"(或"巨蟹座")。当我观察了1936年至2003年的FLC动画图后,发现有以下几种情形:
1、地球相对于太阳与"水星"相冲前后;
2、地球相对于太阳与"水星"相合前后。
这些情形表明:"立秋"时,水星相对于太阳与地球形成特殊的方位,可能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八卦才称"此期"为"坤"。
秋季,太阳在"室女座"、"天称座"。当我观察了1936年至2003年的FLC动画图后,发现有以下几种情形:
1、地球相对于太阳与"火星"相冲;
2、地球相对于太阳与"火星"相合;
3、地球相对于太阳与"火星"冲或合的"前或后一些"。
这些情形表明:"秋季"时,火星相对于太阳与地球形成特殊的方位,可能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八卦才称"此季"为"兑"。
秋冬之间,即"立冬"时,太阳在"天蝎座"。当我观察了1936年至2003年的FLC动画图后,发现有以下几种情形:
1、地球相对于太阳与"火星"相冲;
2、地球相对于太阳与"火星"相合;
3、地球相对于太阳与"火星"冲或合的"前或后一些"。
这些情形表明:"立冬"时,火星相对于太阳与地球形成特殊的方位,可能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八卦才称"此期"为"乾"。
冬季,太阳在"射手座"、"山羊座"。当我观察了1936年至2003年的FLC动画图后,发现有以下几种情形:
1、地球相对于太阳与"金星"相冲;
2、地球相对于太阳与"金星"相合。
3、地球相对于太阳与"金星"冲或合的"前或后一些"。
这些情形表明:"冬季"时,金星相对于太阳与地球形成特殊的方位,可能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八卦才称"此季"为"坎"。
观察、分析到这里,我们便可以认定:"八卦",就是由于金、木、水、火四大行星相对于太阳与地球形成特殊轨迹和方位、(古人认为)可能具有特殊作用时而称名的,这就是"八卦"的天机。
但是,我们又看到:“八卦与季节”的联系中的"乾为立冬"和"坤为立秋"的定义,与“十二卦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中提到的[即乾为5月6日-5月22日;坤为11月8日-11月23日。]不相一致。个人认为:这一情况就如同前面我研究的“年和月的‘天干’、‘地支’、‘纳音’和‘支藏干’同时存在一样”,是对于复杂的天象的"不同的规律"的总结。(后来看来,“十二卦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中的,是"先天八卦"的观点;而上面FLC动画中体现的“八卦与季节”的规律,是"后天八卦"的内容。)
既然对"八卦"的机理有了认定,下面我们的目标是:揭示"八卦图"。
我们说,"八卦图"就是将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四大行星相对于太阳与地球形成特殊轨迹和方位、可能具有特殊作用时的"天象"总结成"八卦"后综合到一起的"示意图",它很有可能出自<<河图>>。
八卦图有"伏羲先天八卦图"和"文王后天八卦图"之分别,两图虽然"卦象"相同,但八卦的方位却不同,各持己见。个人认为:两者的八卦的方位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们表述的是一年中两个不同的"天象规律",各有道理。即它们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卦的方位”不同,而从根本上讲就是两个“天象规律”。
关于"伏羲先天八卦图"之说,据考是宋朝学者根据<<说卦>>中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而造出来的,其中: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兑东北。图如下:
我们看,"伏羲先天八卦图"与前面的"洛书"中的"八卦"是一模一样的,对应和方位完全一致。
我们知道“五行”、“地支”的方位为:
〖木〗 寅 ―― 东北 卯 ―― 东
〖火〗 巳 ―― 东南 午 ―― 南
〖金〗 申 ―― 西南 酉 ―― 西
〖水〗 亥 ―― 西北 子 ―― 北
(通过我前面的研究认为,五行、地支的方位说法来源于“时支”。)
那么,我们如果以“方位”将上面图中的八卦与地支对应起来,就可以发现:<<伏羲先天八卦图>>描述的是"月支"这一天象情形(关于月支,前面的文章中有论述。),具体为:
震(东北方)与月支寅(东北方)、离(东方)与月支卯(东方)等分别都是一码事,而这些就是春季中木星相对于太阳与地球所成的特殊方位、轨迹(相冲、相合或交成90度。);
兑(东南方)与月支巳(东南方)、乾(南方)与月支午(南方)等分别都是一码事,而这些就是夏季中火星相对于太阳与地球所成的特殊方位、轨迹(相冲或相合。);
巽(西南方)与月支申(西南方)、坎(西方)与月支酉(西方)等分别都是一码事,而这些就是秋季中金星相对于太阳与地球所成的特殊方位、轨迹(相冲或相合。);
艮(西北方)与月支亥(西北方)、坤(北方)与月支子(北方)等分别都是一码事,而这些就是冬季中水星相对于太阳与地球所成的特殊方位、轨迹(相冲或相合。);
(我之所以不提及它们与"天干"的联系,是由于的"天干的方位"目前尚未弄清。)
于是,<<伏羲先天八卦>>与季节的联系应该为:
震 - 立春
离 - 春
兑 - 立夏
乾 - 夏
巽 - 立秋
坎 - 秋
艮 - 立冬
坤 - 冬
"文王后天八卦图"又称后天八卦方位,其八卦方位见于<<说卦>>的"震生万物位东方,巽齐万物位东南,离耀万物为正南,坤养万物位西南,兑悦万物位正西,乾阴阳相薄位西北,坎劳万物位正北,艮成万物位东北。",即离南、坎北、震东、兑西、艮东北、坤西南、乾西北、巽东北。图如下:
同样,我们通过“五行”、“地支”的方位(如下)将上图中的八卦
〖木〗 寅 ―― 东北 卯 ―― 东
〖火〗 巳 ―― 东南 午 ―― 南
〖金〗 申 ―― 西南 酉 ―― 西
〖水〗 亥 ―― 西北 子 ―― 北
与地支进行联系,可以得出:
艮 - 寅 (正月,冬春间)
震 - 卯 (二月,春季)
巽 - 巳 (四月,春夏间)
离 - 午 (五月,夏季)
坤 - 申 (七月,夏秋之间)
兑 - 酉 (八月,秋季)
乾 - 亥 (十月,秋冬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