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伍剑禅认为三易与古代三大天文学思想有关,即羲农盖天,黄帚宣夜,文周浑天(见邹学熹《周易十讲》附录二)此说极有见地,但历与易关系为何,尚不明白。历数纪天行,阴阳两分;易数纪化生,阴阳台德。这是历易关系的根本。三易皆言阴阳消长,气数化生。圣人画卦作易,据历数以言气数,目的就在於“以通神明之德(日月历数),以类万物之情(阴阳气数)。”《易纬•坤凿度)有一段文字清楚说明历易关系:“历以三百六十五日又四分之一为岁,易以三百六十析(析即分度)当期之日,此律历数也。五岁再闰,故再劫而後卦,以应律历之数。”(史记•历书》说:“黄帚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起消息即创立十二月消息卦归藏易,这与星历,律吕,五行,闰余等天文历数与万物化生气数直接关连。黄帚为中古历数与易数(气数)的集大成者。 古代学者早就指出三易与三正、三统、三元有关,即夏正建寅,为人统。因重农业生产与民生日用,与神农易震卦长男万物生发之月相应。殷正建丑为地统。殷人重鬼神,“率民以祀神,先鬼而后礼。”(《礼记》)归藏易后天首坤,刊为地,极於西北亥位(与连山先天易艮卦同位),符合地统之义。归藏为人易,万物虽生於地,须至正月建寅,三阳开泰三卦始能生发,首坤仅表示贞下起元,并不涵盖归藏生化本义。周正建子为天统,重顺天应人,天人合一,故周易首乾。乾为天,始於西北戍亥位,下接周正建子坎卦阳气始生之月。司马迁说:“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统若循环,穷则反本。天下有道,则不失纪序。”(《史记•历书》)三统与天地人三元气数变化相关:小三元三个六十花甲子一百八十年,大三元九个六十花甲子五百四十年。这是天地人三元气运变化的大数,由之可预知万物万事兴废周期。“人穷则反本”,指天地人三元气数至人元终了,又回复到天元。所谓灾厄“百六阳九”,与此同一思路。可见,要理解三易义蕴及其异同,还必须同时考察古代社会变迁,历法沿革,气数循环周期,穷源竟委,体用兼赅。倘仅就某一方面而言大道,肯定难窥全豹。 三、古易的传承与演变 孔子在(系辞)中根据上中古时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用十二个“盖取”,十三个易卦概述上古伏羲、神农,中古黄帚尧舜不同时代易用的演变,是研究易学史的铜匙。其次,孔子又指出近古易学复兴,与殷之末世道统式微有关。孔子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根据孔子所述,可以看出三易与三古三圣的关系,以及与古代社会变迁的关系。 近古以来,在易学的传承中,随着归藏易的失传,黄帝作易的历史在三圣中失落了。易学家讲易,不论讲义理还是讲象数,几乎不提黄帝,这是一个极大的缺失。(系辞)说:“易之兴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黄帝归藏易兴矜中古,是易学的黄金时代。近人街秉和说:“十二月卦为易之本根”,就是指归藏易而贡。本根虽失,枝叶街存,但易学已非本来面目。这一点显然与中华道统失传有关。 (易纬•乾坤凿度)对易学传承历程有一些概略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认识易学演变的轮廓:“太古断元,圣人法地极,先生而设位(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物成而丽诸形昔(缶旁)扁(火旁),以文改茹,以鱼虞兽,以苇象齿,以前法物,以後析折(草头)以策运蓍,以数王天下者也。太易变,教民不倦。”“太初而後有太始,太始而後有太素:有形始於弗形,有法始矜弗法。极先元见辙,象展(人旁)章流,立文以诂,息孙而後传授於老孙氏,而後传授於混沌氏,而後授天英氏,而後传无怀氏,而後传授中孙炎帝神农氏。中圣(指黄帚)古法淳物,元造不足,益之器用,农谷衣蕴(蕴,下右为“蚤”,音骚),高以饰乘,卑以饰足。而後传烈山氏,而後授三孙帚麓氏,次授老孙氏。公孙轩辕氏益之,法神器车符,文左武右,三器备御,自上古及下,帚孙太热,化演设民弗倦,益物弗限,尽秘先之旨,阙接引,圣人显其机智。圣人曰:乾坤对,大易兴,设法,坏而息。智之易,八卦变策象数,庶物老,天地限以为则。庖氏先文乾凿度,天门以为名。古有先文,未析真冥。”(案:西北奎壁二宿戍亥为天门,东南角轸二宿辰已为地户,此即乾坤阴阳二气凿度终始之处。参阅(内经•五运行大论)此段文字明确肯定公孙轩辕氏对易学的贡献,特别值得注意。 |